黑珍珠戒指(6)
盧明磊主任點了點頭,鄭重其事地說:”張闡天屍解的結論是他殺。他安然坐在椅上死去,是因為他服了市面上使用的一種慢性毒鼠藥,裏面滲進了麻醉劑。同時我們在技術員的化驗中,他愛吃的奶粉裏也發現了這種毒藥。”待盧主任說完,歐陽雄接着說,”據了解,張闡天在死之前情緒穩定,思想開朗沒有自殺的跡象,因此,技術室的結論是正确的。兇手是誰?孟勝雙現在下落不明,大家還可以把視野放寬點。”
王景同說:”孟勝雙這個人有作案的動機。他恨張闡天,有報複思想。同時,這個人具備三個條件,一、有接近張闡天房間投毒的機會;二、孟勝雙性情暴躁魯莽,做事沒有深思熟慮,因此,雞毛袖箭上有他的指紋,案發後明顯地潛逃。三、他和武立平一起學過武功,必會使用雞毛袖箭,所以,我的看法是集中力量搜捕孟勝雙,這孟勝雙一抓到,案情便見分曉了。”
輪到葉芳發言,她坐在局長與歐陽雄的對面,她望了歐陽雄一眼,鼓起勇氣把譚芬娜的話向大家說了一遍。她提出一個與王景同相反的看法:”我認為毒殺張闡天的兇手仿佛還沒露面,因為張闡天與譚芬娜一家過去并無任何聯系,但事有湊巧,這兩本書和戒指卻天然偶合,到底他們之間有什麽內在的關系?特別是那兩本書不翼而飛,譚芬娜的母親又說它是一份財産,我意見還是進一步深入胡家設法弄清這書和戒指之謎。”
葉芳的意見得到專案組成員的贊同,最後決定兵分兩路,一路由老馬等人追蹤查找孟勝雙,一路由歐陽等人繼續破解書與戒指之謎。
會議一散,葉芳又到譚芬娜家,譚芬娜把小芳帶到自己房內,請她坐在軟沙發上。”你的床上用品真漂亮啊,”葉芳邊說邊起來看譚芬娜的床上,她的目光落到譚芬娜的枕頭上,”阿岚,你把書放在這枕頭下?””是的”譚芬娜說着,起來搬動枕頭,”就是這裏…….””呀!”誰知譚芬娜一掀動枕頭,居然露出了一支與現場勘察時跌落的一模一樣的雞毛袖箭來,葉芳一驚,但又立即鎮定地說:”你女孩子家,也玩這個?”
“誰玩它,我真想丢掉它。”
“不,你把它送給我吧,這是一個很好的防身武器呢。”葉芳正說着,突然覺得窗外有個人影一晃,葉芳猛地擡頭看時,那人影又不見了。這是誰呢?
那人影一晃便消失了,葉芳憑着那閃電般的回憶覺得這人影好象是譚芬娜的父親。可是他何必要在窗外偷聽呢?沒這個必要,因此她否定了這個推斷。回到局裏後,她立即向歐陽雄彙報,歐陽雄看她帶回那只的雞毛袖箭,和先前那支相比較,居然一模一樣。有人即刻提議,譚芬娜并不老實,從譚芬娜偷藏的那只支箭看,她與張闡天之間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麽,他們互相利用義互相不信任導致了這場悲劇,葉芳說得對,還沒露面的兇手也可能就是譚芬娜,因為她比林傑而更有條件接近張闡天,可以這樣推斷,譚芬娜出于某種目的,先利用美人計,然後借給點送奶粉之機把毒投到其中使張闡天慢性中毒而死,因此,建議把譚芬娜關起來審查。
歐陽雄聽後,搖着頭說:”要揭穿黑珍珠戒指之謎,查明它與張闡天之死的關系,就必須弄清書和戒指的來歷。然而,書和戒指的原主人是譚芬娜的母親譚彩雲,她已經去世了。從葉芳所了解的情況來看,張闡天和譚芬娜之母譚彩雲很可能有什麽親戚關系,因此,解謎必須從譚彩雲的歷史入手。”
歐陽雄的主意已定,他叫來王景同一起去轄區派出所調查譚彩雲的檔案資料,其原始登記情況是:譚彩雲,女,籍貫:廣東,職業:珠寶商人,大學文化。于一九七九年遷入我鎮戶口。90年代末因為涉嫌倒賣,走私珠寶被有關部門審查十幾次,但因為證據不足,也查不出什麽名堂來。
這太使歐陽雄失望了。廣東那麽大,往哪裏去查清她的問題呢?
“別急,歐陽隊長。”派出所塗所長說:”我知道附近牛奶場有個叫阮子良的人,口音與譚彩雲接近,兩人曾經有過往來,但阮子良一口咬定對譚彩雲不熟悉,你們不妨去走訪一下。”搞偵查工作,哪怕是萬分之一的可能,有時也人對破案起決定性的作用。歐陽雄下了不到長城非好雙的決心,和王景同赴牛奶場去了。
再說這個阮子良,原是牛奶場的獸醫,今年已七十多步了,身體還很健壯,他沒家沒小,光棍一條,退休在家無事可做,到處閑游。歐陽雄他們向阮子良鄰居打聽,說是天一早,就有兩個青年人用摩托車把他接走了,只說是去醫牛,不知去什麽地方。歐陽雄沒法,只好等,等着等着,眼看天快黑了還不見阮子良歸來,王景同不耐煩了,手:”這老頭是不是知道我們來找他而故意躲開?
“話不能這麽說,凡事都要耐着性子,我們去找點吃的吧,吃飽了再轉回來。”歐陽雄他們剛起動車,忽見一老人一步一點頭的回來了。這人身高不過一米六五、腦袋禿得發光,身穿一件洗得很潔淨的工作服,老人看見兩位年輕後生在其家門,心裏好生奇怪,遠遠就嚷着:”又找我問什麽呢?我十年前就講過什麽都不知道了嘛,到底有完沒完!”說罷掏出鎖匙開門。
“哦,你就是阮老伯?”歐陽雄和王景同非常高興,很有禮貌地問。”正是,這麽晚了,還沒吃飯吧,進屋坐,煮飯吃咯?”阮老頭把二人請進屋,眯着眼風趣地說:”不是請我醫馬的吧!”歐陽雄感到這老頭思想、性格很開朗,便順水推舟,”老伯,你好眼力,我們是想和你打聽一件事。”